杭州国际潮流玩具展

Hangzhou International Trend Toy Fair



时间:2025.12.05-07

展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产业链战争,中国制造的代工厂,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跨境转移主力军

发布日期:2023-01-29 11:25:03   浏览量 :591
发布日期:2023-01-29 11:25:03  
591

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阶段。

产业链是指一个由众多互相链接在一起的产业所构建的完整链条,而产业链位置具体描述某一产业在所有相关产业中所处的上下游相对位置,可以理解为该产业中的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平均距离。

国民经济体系是由众多产业相互交织、联系所形成的庞大网络,不同产业在其中所处的位置与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其中,一些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身处其中的每个企业具有战略性的影响。



1、产业链上的企业

产业链上的企业具有一系列复杂的产品、技术、资金等协作关系,不同位置上的企业受上述关系的制约程度不同,准确识别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是深入分析上述关系的基础。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中国经济正上演着一出产业链悲剧。美泰作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之一,利用品牌特许经营权,并将其提供给多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2021年,美泰公司净销售额为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芭比娃娃全年累计销售额达16.793亿美元,较2020年大增24%,再创新高,占美泰总销售额的近31%。芭比娃娃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TOP1玩具产品。

中国出口的玩具芭比娃娃,工厂在汕头市澄海区芭比娃娃工艺玩具厂(一番工艺玩具厂),位于澄海区莲上镇324国道旁,工厂拥有集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生产芭比娃娃系列玩具的企业,拥有多台生产设备,形成设计,铸造,装配,包装的生产。

芭比娃娃工艺玩具厂成立于2000年,主要生产芭比娃娃系列玩具品种达几百种,产品均在国内外销售,东南亚,非洲,澳洲,中东等地区,顾客反应良好,也做来样加工和设计,以内销、外销、OEM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

2020年的疫情危机对很多产业是“危”,但对一些商品增长来说是“机”。芭比娃娃销售增长29%创造20年来最佳业绩。一份针对3000个美国家长的调查显示,孩子们在疫情下花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增长了500%。为了将他们的注意力从电子屏幕中转移出来,家长们更愿意购买玩具和益智类游戏产品。尤其是富裕的家庭将有更多的钱花在玩具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在疫情之下,休假和旅游方面的开支将会大大降低。

几年前,美国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国玩具进口商和零售商对我国的玩具出口产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铅量超标等等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玩具贸易摩擦。

我们在制造芭比娃娃的过程中,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消耗了我们的资源,剥削了我们的劳动。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可是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制造出的芭比娃娃价值1美金,然而,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我们只不过是针对1美元的制造环节,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金—将近10美金。知道这9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所谓的“中国制造”做得最多的就是各个领域的代工或者是加工制造,而不是产品研发,所以这个案例更像是一篇总结,总结的就是“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战场上打仗,士兵们除了要配备锐利的矛去攻击,还要有坚固的盾来防卫,这样才可以无往而不胜。同样的,代工业要装备精准、快速的武器在市场里跟其他对手作战;也要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技术与专利,去保卫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及渗透度,再加上可持久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业界中突围而出。

事实上,“建立核心技术与成本优势”就好比“蹲马步”;而“通过垂直整合确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等同于“练拳脚”。唯有把握本质:打造最锐利的矛,让对手无法与你竞争;装备最坚固的盾,让对手无法轻易复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垂直整合,代工业才能拥有真功夫,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



2、中国汽车全产业链

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无孔不入、商业模式变化万千的时代,新东西太多,变化太快,几乎不让你有片刻的歇息,你的大脑似乎也不可能装下这么多的新东西。所以,你必须先放下一些旧的、没有价值的东西,腾出空间,再装入这些新的东西,提高大脑的“含金量”。

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它诞生13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量,朝向未来交通出行及服务产业开启新一轮的跃迁。每当我们以空杯心态,跳出传统汽车产业思维,再来审视全产业链的最新格局和前瞻趋势时,常有所思,亦有所得。

想抓住机遇,需要创新思维,需要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畏于将来,需要有准备而且有能力的人。

谈到汽车圈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这个曾经非常封闭的圈子变得喧嚣。国内,新旧汽车势力正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奇怪繁荣,传统势力合纵连横,新势力携天量融资,却极少看到质的飞跃。

谈到未来,每个人都是亢奋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书写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春天故事,拆解了这新四化,关于时间的节点并无把握,技术和模式的产业化、应用化如雾里看花。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迈入700万辆规模,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占率为25.6%。

作为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乘用车在2022年的产销分别为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均高于行业7个百分点。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量达到了2888万辆,随后三年出现小幅调整,在2021年首次回到正增长,2022年继续延续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这说明汽车是国家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567.6万辆,同比增长1.1倍,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2.4%,高于上年5.9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比亚迪累计销量186.543万辆,超越大众,创造中国品牌历史。但海外市场上,比亚迪2022年的出口量只有55916辆,但较前年仍是增长307.2%。

上汽集团整车销量530.26万辆,同比下滑2.94%。按照集团销量方面来看,其连续17年保持中国第一,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07万辆。在出口量方面,上汽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创历史新高。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欧洲这块难啃的骨头也是成为上汽首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上汽集团率先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销售“双百万辆企业”。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跃升为世界出口第二大国,同比增长54.4%,自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之后,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去年下半年,在国内市场单月销量超过16万辆的比亚迪,开始在海外市场发力,先后进军荷兰、日本、德国、瑞典、泰国、印度、挪威等市场。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30多个工业园,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海外城市。

在汽车行业变革关头,汽车产业参与者的构成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科技巨头、整车企业、零部件巨头、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初创公司在激烈竞争,众多汽车行业的“野蛮人”试图分享汽车产业未来的蛋糕,嗜血的资本方也参与其中,推动世界汽车产业急剧变化。

相信未来5年,产业重塑将远超过去50年的发展进程,而更短的时间之内,传统汽车势力的马太效应将显现,没有雄厚资本或没有掌握先机的玩家终将出局,等到我们期待的未来降临时,我们可能会发现和今天的期待不大一样,成功,相比于过去,属于更少数人。

未来,整车企业期望由它们来控制整个汽车制造、汽车金融、车辆运营管理和汽车共享市场,从而应对行业周期风险,以及由终端产品售价下降所带来的利润率的摊薄,而不是仅仅通过提高自动化的程度来减少生产成本,进而应对利润率的下滑。

而科技公司希望通过它们的软硬件技术和产品来赋能和控制未来的汽车市场,从而使传统的整车企业沦为纯粹的“代工厂”。



3、跨境产业转移

跨境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工序型国际分工的形成,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的广度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不断加剧、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

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在继续,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高效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型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并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全球电脑网络可以在片刻之间完成上万亿美元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业务,从而为跨境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批与知识经济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即知识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产业,把一些原来劳动密集型乃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新一轮产业跨境转移的内在驱动力,更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促进了资本、商品、技术、人员及管理技能等进行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带动了生产全球化,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跨境转移的主力军。

全球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经济壁垒逐步削减和取消,国家间政策的合作与协调在加强,制度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新一轮跨境产业转移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如何利用跨境产业转移,对内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外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区域合作面临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巨大压力。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飞跃性发展已经将国际经济合作的福利播散到每一个角落。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必然趋势。

同时,作为开放型大国,我国也进入了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这必然会对国内区域合作、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规模的红利进一步释放提供巨大动力。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在加速重塑,国际国内区域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合作仍将是未来驱动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内陆边疆地区在新时期的开放合作中的优势及作用将空前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地承接了第四次跨境产业转移中来自发达国家的转移产业,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工厂,塑造了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深深地嵌入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

但近年来随着自然承载能力的局限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通过低端代工和加工组装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也容易造成国内产业的体量冗大而质量不高的现象,使得国内产业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泥潭。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在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进程中,跨境产业转移的本质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全球价值链步入了深度结构调整阶段。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放缓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金融行业的分工地位严重恶化。

随着2002年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行业的分工地位得到了快速提升。而又由于受到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又收缩了脚步。

我国金融行业的分工地位趋势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和我国金融产业的政策改革的步伐密切相关。

“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以改正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在现阶段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的“所见非所得”的不足。其更加注重于贸易额中的增加值部分,更加注重各国各行业在贸易总额中的真实贡献和真实的贸易利得。该方法可以沿生产链追溯各个产品和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分析各个国家的各个行业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而这有助于更加微观地观察国际贸易发展情况,也有助于分析国际贸易与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首破40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其中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2022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20.66万亿元,增长2.5%,占进出口总值的49.1%,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67.8%、86.7%和82.2%。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28万亿元,增长8.9%,占出口总值的17.9%。其中,箱包、鞋和玩具出口分别增长32.6%、24.4%和9.1%。此外,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合计进口3.19万亿元,增长40.9%,占进口总值的17.6%;农产品进口1.57万亿元,增长10.8%,占进口总值的8.7%。

2022年,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5.65万亿和5.05万亿元,分别增长15%、5.6%和3.7%。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2.9%,提升3.2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南地区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防城港正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防城港是全国 25 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是东盟 RCEP的核心港口,是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连接中国,东盟,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RCEP生效首年实施红利逐步释放,2022年广西外贸进出口额达6603.5亿元,同比增长11.3%。2022年,在连续23年稳定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基础上,广西积极开拓拉丁美洲、中东、非洲、欧盟等区域市场,进出口额均快速增长。

广西发挥区位优势,据海关统计,2022年1至10月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42.6亿元,位列广西各地级市第三位。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168.9亿元,增长379.7%,一般贸易进出口247.7亿元,增长8%,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成为稳外贸的中流砥柱。1至10月防城港市对东盟进出口141.8亿元,占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2.1%。其中,对越南进出口115亿元,越南仍为防城港市企业最大贸易国家。

防城港是北部湾的新兴港口城市,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市将加快培育现代化临港产业,持续扩大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模和效益,重点打造临港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4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酸加工出口基地和重要的粮油加工基地。去年底,防城港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大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通过认定。

防城港推动临港产业链向沿边地区拓展,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电制造、新材料、中草药和食品加工等产业,打造国内绿色轻工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走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节点基地。近年来,该市统筹推进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建设,努力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3杭州国际玩具展览会杭州玩具展玩具展、玩具电商选品、直播供应链采购;浙江玩具展

杭州幼教展、杭州授权展、杭州潮玩展、杭州游戏游艺展

2023玩具展2023杭州玩具展

中国
市场
产业
经济
HTE
主办方
三乘三展览
鲍经理
13065715981
孙经理
18171870309
点击关注
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2021000063号-3